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> 第798章 做丞相的好处,就是随口说句话都能当科举考题

第798章 做丞相的好处,就是随口说句话都能当科举考题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又两天之后,九月二十,总算到了章武四年北场科举开考的日子。

李素手头堆着的杂活儿,也算是理顺得七七八八。

把这些事儿都了断之后,就可以把精力专注于更重要的千秋大计。

到时候妻子的《儒法论衡》差不多也写完了,等百官都迁到雒阳来,刘备说不定会让他再组织一场给群臣的读书会、统一官方意识形态。

今年的科举考生人数比较多,主要是因为刘备朝廷的科举制度、是有大小年的。比如茂才科三年才取一次。

所以章武元年开过之后,中间章武二年、三年是不设茂才考试的,都要积压到今年章武四年再考。

其他孝廉这些基础课倒是年年录取,明算也因为刘巴那边的新式工商税务系统人才缺口太大,才每年都取。

这天一早,近千名来自北方各州三十余郡的举子,陆续有序进场。

虽然新场地是第一年用,环境也确实不熟悉,不过始终没有闹出什么秩序上的混乱。

最多只是很多出身相对寒门的围标陪跑士子,原先没见识过罗马石膏柱装饰、铺着石材和罗马水泥的淋浴间和更衣室,所以换洗的时候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。

另外就是有个别不长眼想着夹带的举子、多半是前几年已经来考过还落榜的陪跑老油条,摸清了朝廷对作弊的检查制度后,居然生出了歹心。

因为朝廷如今的检查制度,是让考生洗完澡换衣服、就给放进去,不会再搜身。

极少数歹人就把脑子动到了“如何在不穿衣服的状态下,把东西夹带进去”这些方面,还异想天开地在身体的菊部缝隙里藏小抄。

这样的人当然是极少数,近千人里也就两三个。最后因为从淋浴房出来去更衣室的路上,走路姿势怪异,还是被文部的考场督查官员逮住了。

朝廷不让人搜身、改用沐浴更衣,那是给士子以尊重,以免有辱斯文。但既然有这种给脸不要脸的禽兽,那就没什么好说了。

监考的文部官员上报之后,一直报到丞相这儿要惩处意见。李素也是非常重视,亲自直接指示,要求褫夺涉案考生终生参考资格,还要惩罚作弊者所在家族十年内不能再有人被举。

与此同时,还要严查举荐这种考生的郡太守和郡文教相关官员,在推举环节有没有舞弊。

最后,这些作弊的家伙都被直接按照抓获时的原样(也就是洗完澡还没穿衣服时的状态),当场拉到贡院门口的广场上,先杖责五十。相信这样丢过脸之后,这种人也没脸再在士林厮混了。

……

绝大多数的应考举子,并没有看见那几个斯文败类被杖责的场面。

毕竟这都时已经考生开始进场之后、才犯的事儿,那些更早进场的考生都已经在里面喝茶休息等候了,自然看不见。

不过,科举的进场时间长达一个时辰,所以总有进场批次晚、还在外面排队的举子,亲眼目睹了这一切。

“哼,败类,想做官想疯了。”门外一些高傲的围标士人不由不屑鄙夷。

还别说,很多这个时代曾经的察举制既得利益者,虽然学问和才干未必行,但因为出身官宦世家,都比较要面子,那种菊部夹带的下作活儿他们还真是不齿于干出来。更主要是他们觉得靠围标就能围下来了,不需要吃相太难看。

寒门子弟学问又不太行的,甚至就是因为学问不行、才被世家老爷看中、让他们来围标的那些人,想要背主突围,更容易偶尔搞点小动作。毕竟成功的收益和诱惑太大了。

没办法,谁让三年前那波围标里,出了“孙资、贾逵”这些扮猪吃虎反客为主的寒门陪跑者呢。

那些人一出头,世家大族得了教训,就愈发提防,哪怕朝廷另有反制手段,他们也更倾向于找学问确实不行的人来陪跑,确保陪跑者想背主反水都没那个实力考好。

相信李素要是不加干涉的话,不用几十年,朝廷肯定会出现唐朝实行科举后的“牛李党争”局面,寒门爬上来的官员能和世家官员站队死掐起来。

这都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,利益分配制度的变化,永远是伴随着斗争和反扑的。李素也无法改变这个规律,只能是尽量立法引导,将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。说不定科举制和传统察举制的斗争,能反覆咬上几十年,李素一辈子都未必能彻底搞定。

此时此刻,随着那些高门大户的排队士子,在那儿唾弃寒门陪跑学渣不讲道德,果然也有些曾经想过作弊的寒门学渣,自惭形秽。

甚至有个别还在排队的,已经偷偷到旁边先去更个衣,把有可能被搜出来的体内夹带扔到厕所里,不敢再冒险。

显然,上千人里,夹带的实际不止两三人,只是前两批先搜出来两三人,当众打了板子之后,后面的都吓住了,放弃了作案计划。

个别世家子弟看到队伍有所混乱、排着的人有偷偷离开又回来的,一时没证据逮住他们,又素不相识记不清楚对方身份,不由鼓噪起来:

“这什么破贡院!进个场这么慢!排队都排了半个多时辰了!看守士卒一个个都瞎呢?遇到那些离队重排的、都没人跟上去搜身?

他们肯定是在丢作弊文稿!一搜一个准!都该抓来打板子!朝廷执法不公,我辈自当仗义执言!”

早在东汉末年,太学生群体就是比较喜欢清议褒贬的,还多次发生在雒阳的太学生围住朝廷重臣情愿。

战乱开始后,因为读书人斗不过刀子,这种事儿倒是少了。如今天下重新太平起来,敢说话的人自然也多了起来,这本无可厚非。

何况是事关切身利益,没作弊的人谁不希望多抓走几个有作弊嫌疑的,好降低考试时的竞争压力、提高录取比例。

这种场合,自然是立刻就有文部官员过来维持秩序。

“肃静!不得喧哗!有话派代表说,朝廷秉公执法,尔等觉得何处不公,可以依例陈情!”

还别说,因为是第一年回雒阳举行科举,朝廷上下都是很重视的,文部尚书管宁本人今天都在场内,他很快亲自到门口给考生做工作,了解情况。所有文部官员,也几乎都算是第一批随着刘备迁来雒阳的。

几个明显是趁势扰乱挑唆的家伙,还有想上手的,都被控制住了。而那些合理诉求的人,则被安抚下来,要求派代表陈情。

于是人群里就出来几个不怕事的官宦子弟,把诉求说了一下:

“排队进场之时,还有人离队丢弃作弊证物,朝廷为何不严加管束?朝廷取士三令五申要并重德行与才学。现在对可见的德行有缺都不闻不问,岂不是跟曹操一样只重才干了?难道连有才的奸邪之徒也要任用不成?”

管宁也不骄不躁,公允地回应:“朝廷法度、纪律说得明明白白,应考举子沐浴更衣后、依然有夹带入场者,为舞弊。

既如此,你们每个人现在身上带有书卷也好,想临阵磨枪温习也好,本不犯禁。朝廷又岂能法外加刑、对尚未进场者就因为他们身上带了文卷,就滥施责罚。

说好了是更衣之后不许带,那就是更衣之后不许带。朝廷论迹不论心,不能失信于民。”

管宁这番话,其实他自己一开始也不是很认同的,反而是李素要求刑部的法正配合,坚持要这么定,搞“罪刑法定”,对于还没着手就放弃犯意的人要宽宥。

这个理念汉朝的人当然没有,但李素毕竟是接受后世教育的,他觉得抓作弊这个事儿,不能按思想来算,要有个明确的界限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美国农业不发达,需要金坷垃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扎纸匠:这是聊斋明末大唐:安西最后一个信使大明: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人在红楼,开局倭寇送经验混在洪武当咸鱼干宋堡宗别闹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