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(1/ 2)
最终也没让刘显真正的亲力亲为,因为很快就找到了不少泥水匠人。他们当中,虽然没有人直接干过烧制青砖的活,可是他们却知道如何烧制一些简单的瓦片陶瓷之类的物件。
像烧制过一些粗碗什么的。
事实上,烧制青砖的工艺更加简单一些。
如此,刘显直接让这些匠人去负责探测哪里的泥土合适,再如何去制定那些青砖大小的规格,再由他们去尝试烧制。只要烧制出来的青砖坚固坚韧,那么就可以用来筑城了。
当然,刘显要修建一座在这个大汉没有的棱堡也并非立时就要修建起来。现在也只是做前期的准备工作罢了。要修建这样的一个城堡,所需要的材料实在是比较多,光是青砖都不知道需要多少。
不久后,那些泥水匠人找到了一种粘土,这种粘土比较适合烧制青砖。
这些都是后事了。
刘显让人开始了建城的准备工作后,接着下来要处理的就是将那些工坊搬到杨氏县来的事。还有现在已经开展的,准备要停止施粥棚的施粥,改为直接分发米粮给百姓的事。
这些事儿,其实是官府方面的事,不过,粮食是刘显的,所以,也得要刘显来主持一些事务才行。
事实上,刘显这个所谓的施粥,其实也并非是完全无偿的。因为现在以刘府商队的名义,向那些百姓收集物资,或是组织那些百姓加入工坊帮忙生产制造。这些,刘显都是不用额外支付人工给他们,现在,那些百姓等于是白给刘显做事,却就只有些粮食作为报酬。
上次运送去给了皇甫嵩的那些冬衣,就是这广大百姓的劳动产物,然后就给刘显换回来了如此巨额的财富。
刘显从一开始就知道,目前百姓缺粮,断粮了。所以,给他们一口吃的,他们都会愿意白白给自己做事。但是以后呢?这个肯定就不可能了。
因此,刘显从一开始就先对那些百姓说明,供应他们粮食是一回事,但是,他们所付出的劳动,刘显也会按一定的价值来计算他们的劳动所得的价值几何。
这些,刘显也早就让那些收服的读书人对那些百姓登记好了。
比如说,杨氏县城北某街某户百姓,他们有多少口人接受了救济,然后他们又为刘府商队做了什么。他们为刘府商队搜集到了几斤棉花,或是几斤铁,又或是别的一些物资,甚至他们这户人家当中,有两人或三人帮忙刘府商队做了些什么事。
就是这些其实都有很详细的登记。
这样做可能会很繁锁,看上去有些复杂。可是,这样却可以落实到每一个百姓的头上。
说实在,治理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方,许多事就得要从小事做起,以人为本,让每一个治下的百姓都活得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。
有了这些,刘显就好办了。根据每一户人家所接受的救济,以及他们这户人家的人为刘府商队所做出了多少的贡献,再按正常的情况之下,救济他们所需要多少粮食,然后大致的计算出一个价值,再按他们的贡献,减去所需粮食的价值,这样,就大致可以得出,他们为刘府商队所做出的贡献还有多少价值剩余。
再按这价值剩余,被给那些百姓一定的钱粮。这里,肯定是不可能补得太足的,但也会跟每一户百姓说明情况。
像这一次行商,刘显一共获得了多少粮食,以及总价值是多少。
粮食是不能动的,因为是要确保杨氏县的百姓未来几个月的生活所需。但是,钱却是可以动的。
刘显软磨硬磨,让郭典给自己两百万钱,这笔钱,刘显就是打算用来分发给百姓的工钱。
刘显要用事实来证明,那些百姓的劳动是有价值的。
像为刘府商队收集了十斤棉花,每斤棉花按正常的价格应该是多少钱,扣掉一部份,再按一定的比例给予那些百姓一定的钱物,如此,就算是了结了早前他们为刘府商队所作的贡献价值。此后的,再另外计算。
如此一来,杨氏县的百姓,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可以有一笔钱财收入。
让百姓有钱了,这个经济才能够搞得起来。
钱可能不是太多,一户百姓,可能就只得那么数百钱或是千钱左右。可对于早就是穷光蛋的百姓而言,这就是一笔能让他们铭记一生的财富。事实上,也可以说是刘显的刘府白送给他们的钱财。因为这些钱,刘显是完全可以不给的。就算是不给,也没有一个百姓敢说什么,因为是刘显对他们布施粥食,救了他们的性命。
刘显这么做,可以进一步提升他在百姓之中的威望,对以后要做的事,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刘显不是葛老财,花点小钱就可以收获民心的事,刘显真的很乐意干。
这些也不用刘显亲力亲为,现在下面有人,办起事来什么都容易,也方便。
处理好这些事务后,刘显就返回柳林村刘府。
接下来一段时间,刘显得要在刘府潜心修炼,以及顺便弄出一些新鲜的事物,并准备下一次的行商事宜。
另外,派去曲阳接收物资的李元也没用几天就回来了。
这一次带回了大批的看似没用的物资。
一批骡马,约有四、五十匹,当然,都是多少有点伤残的,或是老弱的。真正好东西,皇甫嵩不可能会给刘显的,毕竟这些都可以说是军用物资。
另约有三百匹战马,同样的,要不是磨损了马蹄的,就是老弱伤残的。甚至只有两条腿的、三条腿的战马都有,但刘显也不嫌弃,都接收了过来。这些战马如果刘显不要的话,肯定会宰杀了的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