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七章 缜密谋划(5)(1/ 2)
海东市到德清市一路高速,德清市到南山镇所在的矿区,也是一条通畅的省道,在警车的引导下,齐天翔及考察团的车队,没有任何阻碍地就赶到了南山镇。也正如李铭风所言,中午赶到南山镇休息。
正是旅游旺季,南山镇呈现出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,原本在南山镇建设索道,立意就是为了缓解南山景区主道巨大的人流压力,有些借机取巧的意味,使得原本与南山景区无关的南山镇,借南山之名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。
南山镇与南山无关,是当地很多人都清楚的事情,可却因为一条索道与南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。很多游客到此,就是为了从这里登南山,将这里视为南山古道之外的另一条路径。
南山是横亘在滏阳市和海东市之间的山脉,古属临海郡管辖,自古即为道教众多名山之一,因传说中众仙在这里修炼得道,并在滏阳登仙阁泛舟出海而声名遐迩。同时作为沿海凸起的山脉,奇峰俊秀,松涛林海而成为休闲胜地,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登山慕仙,寻古探幽,留下来众多的诗词歌赋,以及满山的书法铭刻,成为诠释名山盛景的最佳佐证,更是成就了一段段佳话,引人入胜,令人向往。
由于山势是从南向北缓慢沉降,滏阳市处于南山向海一面,不但有登仙阁,临海居,修真宫,以及道观、别院,香火鼎盛,更有着十八盘古道盘旋蜿蜒,直达南峰的修仙宫,成为千百年来登山慕仙之人必走之路。尽管近年来临山也建起了索道,可也只是从山门到北峰的这一段距离,从北峰到中峰,以及修仙宫所在的南峰,还有很长一段崎岖的山路要走。
南山镇处在南山的断壁之下,因地处南山之南而得名,原本只是一个地名,面对的是南山的悬崖峭壁,自古就因交通闭塞而少有人烟。只是由于百余年来德清县的黄金采矿业从无到有,南山余脉的深山里蕴藏着丰富的黄金矿藏,这里才逐渐有了淘金客,有了不少拖家带口的定居者,以采矿和选矿为生。建国之后,国家对黄金矿产实行集中管理,众多的采选作坊或被取缔,或并入国有矿山企业,这里成为矿区,由黄金企业进行建设和管理。
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职能之后,依托黄金集团原有的矿区,恢复了已撤并的南山镇,作为一级基层政府,可实际上还是为黄金集团和矿区职工家属服务。
随着黄金采选权的放开,德清市的黄金采选业陷入了国有、乡镇、集体、私营多头并举的混乱状态,使得原本就接近枯竭的黄金矿产迅速由盛转衰,最后经过治理和整合归并到黄金集团之中,可却是将一个环境污染,生态破坏,满山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推给了集团,几年的时间就将集团拖累的难以为继,甚至到了破产倒闭的边缘。
作为当年的省纪委书记,省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专职副组长,齐天翔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来到德清市,实施企业脱困和转型升级工作。
摆在齐天翔和集团领导面前的问题很多,首先是黄金接续矿产资源不足,南山和周边资源集聚区储量几近枯竭,可以继续挖掘的矿产,品位和埋藏深度不理想,开采成本高,产出效益低,大工业生产的条件不具备。伴生的铅锌和石墨矿,也存在着开采成本和效益不均衡的问题。整合接受回来的小采选企业,普遍具有私开烂采和土法冶炼提取的问题,矿洞和采选设备落后,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严重,特别是接受过来的工人需要安置。
生产需要继续,工人需要安置,环境需要整治,企业需要产出和利润,这些单靠黄金冶炼一个厂,是根本难以带动如此庞大产业群体发展的。更为重要的是,黄金集团矿区有着上千名职工和数以千计的家属,矿区一旦停产,他们的生活问题就摆在了集团和地方政府面前,德清市和海东市根本难以转移安置如此之多的人员,就地转移又存在山区没有生计的矛盾。
齐天翔赶到黄金集团的时候,正遇到矿区职工家属围堵集团办公大楼的时刻,群情激愤,矛盾和观点对立,给严寒的冬日带来了阵阵寒意,而方永新能做的事情,就是尽力地解释,尽力地保证,可效果却并不如他所愿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