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替汉 > 第九十七章 温情(明日上架)

第九十七章 温情(明日上架)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建安五年九月,孙翊表拜太史慈为广陵太守,迁为宣武将军。

孙翊此举不仅打破了,江东自孙策以来“非宗亲不得掌郡”的政治潜规则,还让太史慈因此一跃成为,江东势力中除孙翊之外唯一的将军。

论职分高低,军中连程普、周瑜都无法比拟。

再加上太史慈在广陵一战中时不逾月,擒杀陈登,其匹马降射阳的事迹更是被许多人津津乐道,因此世人皆谓之为名将。

太史慈声威大震的同时,孙翊的威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。

太史慈是孙翊力排众议之下,任用其征伐广陵的。

因此在广陵一战后,从声威方面来说,孙翊的获益是最大的。

这就是身为主君的好处了,只要用人得当,躺着也能刷声望值。

而且拿下广陵对孙翊来说,有着另一层特殊的意义。

在之前,孙翊无论是平庐江,讨山越、定张暠,这本质上来说都是江东的内乱。

就算在这三乱之中,孙翊表现的如何优异,始终逃脱不开这是在守成的格局。

但拿下广陵是实打实的开疆扩土,孙翊虽未亲征,但他用他的知人善任证明了一点,他有开扩进取的志向,同时也有开扩进取的能力。

这一点,对江东内部的上下臣民来说,影响是很大的。

孙策威望能那么高,关键就是在于他是开扩建基之君!

孙翊继承了孙策的位子,但不可避免的是,他是会无时无刻被旁人拿来与孙策比较的。

在拿下广陵之后,以前世人多夸孙翊深肖父兄,现在则是有种风声,谓孙家两代三英。

虽然后一种说法还未成为主流,但那只是时间问题而已。

后一种说法对身为主君的孙翊来说,无疑是抱有极大的肯定的。

在得到夏侯渊、张辽将数千铁骑南下的消息之后,孙翊认为克骑须以骑。

故而意欲亲率解烦骑北上,孙翊的这一想法为群臣所知后,周瑜劝言道,

“古人先决胜庙堂,然后攻战。今夏侯不可击者四,吾不宜动者三。”

“北军远入,利在野战,一不可击也。深入水系,致其死地,二不可击也。陈登既败,广陵以固,三不可击也。彼士气沮丧,四不可击也。

我军自战主地,一不宜动。动而不胜,众心难固,二不宜动。兵士未整,壁垒未备,三不宜动。

此皆兵家所忌,不如深沟高垒,以佚待劳。

宣武坚壁清野,彼千里馈粮,野无所掠,久则骑军靡费,攻则士卒多毙,师老衅生,此可不战而可捷也。”

孙翊听后感叹道:“建威之言,真良、平策也。”

转而孙翊又说道,“然敌来不迎,丧吾之望,不可为也。”

听到孙翊执意率军北上,周瑜问道,“君侯欲将兵何往?”

周瑜问的这话就很有技巧了。

因为他知孙翊也是知兵之人,不应该不明白此刻可不战而屈人之兵。

但孙翊还是执意要北上,这其中或许另有内情。

孙翊只说要率解烦骑北上,但北上有两条去路,一是庐江、二是广陵。

若是广陵的话,说明孙翊执意要和夏侯渊一较高低,周瑜只会再谏,若是庐江的话.......

孙翊私语答周瑜曰,“庐江。”

周瑜听后了然,拜退而去。

在周瑜离开吴侯府后,吴县众臣纷纷询问周瑜吴侯尊意如何,周瑜言道,“君侯尊意已定,无法扭转。”

鲁肃皱眉,他又问周瑜道,“君侯意欲何往?”

周瑜一脸凝重地答道,“广陵。”

说完还叹息了好几声。

众臣闻此言皆叹息跺脚,张昭更言道,“君侯年轻气盛,好胜心已起矣。”

说罢,张昭联结众臣,欲要再谏孙翊。

孙翊不闻不召不许,把众臣的劝谏都挡了回去。

后来孙翊听闻周瑜答众臣之语,心中想着,这周公瑾也是个演技派呀。

但他却对身旁的徐灵伊笑道,“君不密,失其国。臣不密,失其身。公瑾真吴之良臣。”

徐灵伊也为夫君有此良臣感到开心,只是她与众臣是一样的意见,她委婉地劝道,“尊驾不宜轻出。”

面对徐灵伊的劝谏,孙翊只是笑笑,没有多作解释。

他问徐灵伊道,“舅兄在吴,近日来在做些什么?”

孙翊口中的舅兄说的便是徐琨。

在与徐灵伊成婚之前,他只是孙翊的表兄。

成婚之后,成了舅兄,叫着叫着好像大了一辈,真忧伤。

徐灵伊见孙翊主动提起徐琨,心中一喜,她躺在孙翊怀中答道,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女帝:你竟然想当我相父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美国农业不发达,需要金坷垃干宋大唐:安西最后一个信使人在红楼,开局倭寇送经验堡宗别闹我岳父是李世民诸天大明联盟北宋大法官
返回顶部